研發與服務平臺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國家重點試驗室6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技術創新聯盟7個,國際合作基地5個,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10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6個,省部級(行業)重點實驗室22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3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7個,國家生產促進中心6個。
-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重點試驗室
-
國家工程實驗室
-
國家級技術創新聯盟
-
國際合作基地
-
國家級創新試點企業
-
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
省部級(行業)重點實驗室
-
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國家生產促進中心
國家橡塑密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橡塑密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以橡塑密封行業的關鍵、共性技術和工程技術為主要研究內容,促進橡塑密封工程領域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的機構。機構主要業務圍繞開展密封機理、密封結構設計、密封材料研發、密封產品加工工藝及裝備、密封產品的檢測技術及裝備等五個方面的橡塑密封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并面向關鍵裝備、重大裝備的密封技術需求,實現橡塑密封工程技術轉化。
中心依托單位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條件成熟,科技成果豐碩、工程化轉化能力強;擁有國內產品種類、規格最齊全的橡塑密封工程化試驗基地;擁有國內最齊全的相關聯的產業技術;具備多個學科的科技研發試驗平臺。在“中心”建設完成后,將具備橡膠密封中試車間、塑料密封中試車間、澆注聚氨酯密封中試車間、注塑聚氨酯密封中試車間和密封膠中試車間,大幅提高橡塑密封工程技術成果轉化能力。通過技術轉讓和推廣應用,將在同行業和下游行業產生更為巨大的經濟效益。
國家草原畜牧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草原畜牧業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單位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中心設有太陽能干燥試驗室、綜合實驗室、仿真模擬實驗室、結構動態性能試驗室、種子加工試驗室、風力機械試驗室、包衣、丸化種子試驗室共7個試驗室,擁有野外測試車、飼草壓縮機理試驗臺、牧草種子收獲機檢測設備、牧草種子播種試驗臺、槽式太陽能聚光儲熱供熱試驗臺、風光互補集成發電試驗臺等先進的試驗設施。中心瞄準國內外草原畜牧業裝備發展的總體趨勢和實際需求,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戰略目標,開展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裝備研究開發、草原保護與建設機械研究開發、飼草收獲與加工機械研究開發、牧草種子收獲與加工機械研究開發、牧區生產生活設施工程技術研究開發。采用自辦產業、廣泛利用社會資源,與企業聯合興辦產業等形式,實現技術成果的工程轉化和推廣輻射。
國家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9年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復組建,2003年命名,依托單位為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批復建有南方分中心,其依托為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設有農機化發展與收獲、耕種、節水灌溉、飼養、農產品加工、糧食倉儲、水田機械9個分中心;建有種植械、收獲、農產品加工、排灌、干燥5個機械試驗室和中試生產基地。主要從事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戰略研究;重點圍繞糧食及優勢經濟作物生產等農業生產全過程農業裝備、農產品與食品加工成套技術裝備、生物質轉化工程技術裝備、精準與智能化農業技術裝備等開展研究開發、工程轉化和產業化工作;發揮在行業中的輻射帶頭作用,面向全行業,開放服務。成為行業先進技術發源地、新產品輻射源和戰略策源地。
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建設,屬新材料技術領域,主要從事超硬材料及制品行業的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及工程化研究、行業專用生產與檢測設備儀器的開發研究、國家或行業標準的制定與修訂、理化性能及產品性能檢測技術的開發研究等。中心擁有專業配置齊全的人才隊伍,先進的科研開發與檢測手段,依托單位在超硬材料及制品領域具有近五十年的技術積累,從事科研、試驗、生產的基礎設施條件完善,技術人員經驗豐富、管理制度建全,綜合技術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近年來,通過技術創新,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和國內領先水平的成果,使我國超薄、高速、高效、精密磨具制造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打破了國外對我國市場高、精、尖超硬材料制品的壟斷,起到了促進行業技術進步,提高競爭力的示范作用。2015年完成科研項目9項,制修訂行業標準3項;獲得專利授權39項。獲得省部級獎2項,地市級獎1項。
國家精密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精密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依托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建設,是國家級工具成果工程化基地。主要從事精密切削工具和精密測量儀器以及表面改性處理技術與裝備三大類機械產品的共性技術研究及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與生產。中心研發團隊102人,其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8人,高級工程師66人。專業領域包括:刀具新材料、切削理論、復雜刀具CAD/CAM、刀具制造工藝及專用裝備、刀具表面涂層處理技術、測量原理、測量軟件和大型精密測量儀器的研究和開發等。中心目前主導產品以硬質合金石油管螺紋刀具、數控刀具、超硬刀具、孔加工刀具、軸承刀具、汽車刀具、齒輪量儀系列、激光干涉儀系列、主動量儀、工位量儀及PVD、CVD、PCVD涂層技術與裝備、QPQ鹽浴復合處理技術與裝備等。擁有37項專利技術,其中發明專利19項。
工業摩擦潤滑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稀土永磁無刷電機開發制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蘇)
稀土永磁無刷電機開發制造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蘇)
電氣傳動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電氣傳動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需要建設的,依托單位為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中心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針對國家大型工程重大技術裝備中的電氣傳動及自動化成套設備所面臨的關鍵技術,以市場導向,進行工程化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實施運作,帶動國家電氣傳動及自動化行業的不斷發展。2003年9月通過國家相關部委的驗收評審,基本完成和實現了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任務和目標。本中心的發展對節約能源及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市場前景良好。目前電氣傳動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具備對外開放應用條件,除擁有展廳、報告廳及研究開發場所的主樓、擁有數控剪彎等機械加工設備的中試車間外,裝備了交流中壓大功率試驗室、交直流通用試驗室、大功率交直流試驗室、通用變頻器開發試驗室、自動化及電氣傳動試驗室、總線自動化演示試驗室、中壓開發試驗室、計算機輔助設計試驗室等8個電氣傳動及自動化控制系統專業試驗室,可以滿足冶金、電力、能源等不同工業行業的工程化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實施運作需要。并完善和改造中試生產線,基本具備了工程化研究和一定規模的生產能力。中心建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正在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設。
傳感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傳感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建設,始終立足自主創新,通過不懈攻關,先后解決了多項困擾傳感器設計制造的技術難題,實現了從設計、工藝、設備到產業化各階段的技術突破,并在相關產品技術領域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中心主要產品包括:擴散硅壓力傳感器、擴散硅電容傳感器、耐高溫SOI壓力傳感器、車用傳感器、HART/PROFIBUS總線智能變送器、SF6密度智能檢測儀表、智能顯示控制調節儀表、測試系統、硬膜窄帶濾光片、變密度濾光片、生物醫學濾光片等相關產品。
拖拉機動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拖拉機動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15年9月獲得科技部批準建設。擁有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實驗室和試驗設施,占地面積近28萬平方米,科研用房面積達11.3萬平方米,有各類主要測試儀器、設備106臺/套(單價10萬元以上),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613.17萬元,超100萬元的系統儀器28臺套。擁有國內同行業領先、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綜合試驗基地,測試條件與科研水平可滿足中國一拖未來10至15年發展的需要。該基地也成為我國農業裝備行業規模最大、技術檔次最高的中試基地。
重點實驗室以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為指導,以農業動力機械產業重大需求為任務,引領、突破行業關鍵核心技術,以非道路用柴油機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研究、大功率拖拉機負載換檔傳動系關鍵技術研究、拖拉機智能監測與控制技術研究為主攻方向,瞄準國際高技術前沿,以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開展拖拉機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
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
超硬材料磨具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建設,屬新材料技術領域,主要圍繞超硬材料磨具應用基礎、競爭前共性技術及“精密、高速、高效、綠色”發展需求,以“新型超硬磨具設計及先進制造技術與理論研究”、“超硬磨具磨削技術與理論研究”、“超硬磨具性能評價及標準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實驗室擁有“高速高效精密超硬材料磨具技術研究團隊”等3個省級技術創新團隊。近三年來,實驗室先后承擔國家、省部、市級等各類科研項目30余項,申報專利248項,已獲授權105項(其中PCT國際發明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6項),發表論文40余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10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5項。
壓縮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壓縮機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經國家科技部批準依托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建設,2014年通過驗收。
實驗室瞄準壓縮機技術前沿,以石化等流程工業、制冷工業和國防工業對壓縮機的技術需求為導向,圍繞現代壓縮機設計、制造與智能化運行控制,設置了壓縮機基礎技術、壽命與可靠性技術、節能與減排技術和產品新技術四個研究方向。實驗室成立以來,自主研發新建了多場作用下關鍵部件壽命與可靠性試驗平臺、離心壓縮機氣流激勵和擴穩調控實驗平臺、往復壓縮機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實驗臺等10余個頗具特色、行業領先的研究平臺,為解決行業共性與關鍵技術、開發前瞻性技術提供了重要支撐。
實驗室現有固定研究人員9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6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近20人,入選國家、省人才計劃和享受政府津貼的高層次人才30余人。
實驗室成立以來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近50項,在壓縮機關鍵部件失效機理與壽命預測,復雜工況下壓縮機穩定性及性能變化規律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突破了離心壓縮機先進設計與制造技術、壓縮機性能及可靠性測試與評價技術和大型工藝往復壓縮機流量無級調控技術、工業污水近零排放等關鍵技術,研制了百萬噸PTA風機、高速鐵路機車無油壓縮機、新型環保制冷劑壓縮機性能實驗裝置、撬裝式MVR裝置以及軍工配套設備等首臺套產品。
土壤植物機器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土壤植物機器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依托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設有田間工況模擬、農業霧化工程和農業裝備智能化技術3個研究單元。建有室內土槽實驗臺和排種器、噴灑器、排灌與節水機械、、虛擬現實人機交互實驗測試等大型專用系統設備和快速成型、三維掃描、激光粒度分析傅里葉變換近紅外光譜、掃描電鏡、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先進試驗儀器設備150余臺(套)。重點開展土壤-植物-機器系統應用基礎、土壤和植物信息獲取及病蟲草防控技術與裝備、農業霧化工程技術與裝備、農業裝備智能化技術等研究,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農業裝備與設施。面向社會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科技合作等重大科研任務,取得了農業信息獲取、智能化技術等科技成果。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
工業產品環境適應性國家重點實驗室2008年4月經國家科技部批準,依托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設,是我國首批企業類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9月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
實驗室面向我國汽車、電器、電力、新能源等高端裝備與重點產品的環境適應性技術需求,圍繞基礎理論、基礎數據、應用技術、試驗設備、標準規范、產業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國內領先的技術成果,形成了全面的技術研發與服務能力。是國內主要的環境適應性技術研發與服務基地,主導我國環境技術標準制定,是國家材料環境腐蝕試驗平臺主要成員,擁有全面的氣候、機械、化學、電磁、生物環境試驗能力, 覆蓋我國濕熱、亞濕熱、高原、干熱、寒冷、海洋等典型氣候的自然環境試驗網絡,是國內惟一加入全球典型氣候自然環境試驗網絡,并自主建設了我國首個海外自然環境試驗站-沙特吉達瀕海熱帶站,同時也是國內領先的大型專業環境試驗設備供應商。
金屬擠壓與鍛造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依托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研究方向為:金屬材料擠壓裝備技術、自由鍛造裝備技術、電液錘裝備技術和金屬材料特種成型裝備技術,并具有相應的工藝實驗平臺。
實驗室主任為中國重型院教授級高工謝東鋼,現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鐘掘教授。實驗室建設以來共獲得國家級及省部級獎勵23項,其中“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創新工程及金屬鍛壓重大裝備技術研發平臺建設”和“12000噸航空鋁合金厚板張力拉伸裝備研制與應用”均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共獲授權專利161件,其中發明專利45件;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92篇;制定行業標準與規范7項;裝備列為國家及省部級新產品6項。
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簡稱GBIM工程實驗室,依托于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經國家發改委批準建設。
實驗室包含四個研究室:一是綠色建筑建設技術研究室,二是建筑工業化關鍵技術研究室,三是面向綠色建筑的信息集成技術研究室,四是數字化設計與建造技術研究室。實驗室建設目標是實現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化相關技術突破和創新,建成全國知名的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化研究平臺和技術服務平臺;開展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化相關技術評價與驗證;實現研究成果的推廣和產業化,提升我國建筑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建筑業發展模式創新,推進我國建筑業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
目前,實驗室場地改造及相關設備的采購工作正在進展當中。實驗室各項科研工作正按計劃有序開展,2015年新增12項軟件著作權。
大型鑄鍛件數值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
大型鑄鍛件數值模擬國家工程實驗室依托二重集團(德陽)重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建設。主要從事大型鑄鍛新產品、新工藝的計算機模擬研究和物理模擬實驗研究,以及產品失效分析和工藝降本研究。計算模擬方面擁有以聯想深騰7000高性能服務器為載體,以Deform、Procast、Sysweld、Jmatpro等模擬軟件。物理模擬方面擁有以TMTS熱模擬試驗機、8MN實驗壓機、熱膨脹儀、DSC熱分析儀等為主的各種材料物理模擬實驗設備和金相檢測設備。目前完成了620℃超超臨界機組汽輪機轉子鍛件的鍛造和熱處理工藝研究,完成了大型重載齒輪軸鍛件的熱處理工藝升級研究,完成了600℃超超臨界機組閥體的開裂原因分析及工藝改善。完成了集團公司各項重點產品的工藝計算機仿真,降低產品制造風險。正參加《700℃超超臨界機組汽輪機高溫鑄件研制》項目,目前發表文章10余篇,完成7項發明專利。
高性能測溫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測溫材料及應用技術是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國內獨樹一幟的優勢專業,是其行業歸口的主要專業領域。高性能測溫材料重點實驗室是重材院功能材料產業化基地建設重點項目,由北碚區與國機集團共建,2011年先后被批準為機械工業高性能測溫材料重點實驗室、高性能測溫材料重慶市工程實驗室。2013年5月,通過集團、北碚區和中機聯的聯合驗收,同年,經重慶市發改委推薦,該實驗室被國家發改委批準為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重慶)。
實驗室建設的目標是瞄準冶金、核電、軍工發展所需的測溫技術發展前沿,開展冶金、化工、核電、軍工等產業急需的測溫材料及應用技術研究,建立國際先進的測溫材料及元器件的研發平臺,促進測溫材料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農業生產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農業生產機械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2011年經國家發改委批準,依托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聯合8家研究單位建設,2015年通過驗收。建有農作物物理機械特性、種子精細加工、精密播種和栽插機械、多功能谷物聯合收割裝備、秸稈集儲與固化成型工程技術5個創新研究實驗室,擁有科研實驗儀器與自制專用實驗系統269臺(套),構建種子數控干燥、精細化選別加工和智能化包衣試驗、精密播種和栽插機械裝置等試驗驗證系統。實驗室以促進糧食生產規?;图夹g應用標準化為重點,重點開展農作物物理機械特性、農作物種子數控干燥、精密播種和栽插、聯合收獲過程與控制、秸稈撿拾打捆和壓縮成型等關鍵技術的研究。取得了種子繁育加工成套裝備、大型智控聯合收割機等重大科技成果并在農業生產中應用,為促進主要農機企業提升研發和制造水平,推動產業進步提供了重要支撐。
太陽能干燥技術裝備工程實驗室
太陽能干燥技術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依托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于2012年建成,由國家發改委和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員會聯合共管。建有農產品物料干燥特性及干燥工藝、太陽能集熱器、多能互補干燥裝置、高效蓄熱裝置、農產品太陽能干燥裝置、太陽能干燥集成技術等共性技術創新研發和中間實驗驗證6個研究室,形成了飼草及農作物莖葉類太陽能干燥單元技術研究與集成技術中試驗證系統,以及公共檢測平臺和人才培養平臺。實驗室重點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承擔太陽能干燥技術科技基礎性工作,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的、關鍵和共性科技問題,承擔國家、地方和行業任務所形成的技術成果通過市場機制向行業轉移和擴散,已成為國家太陽能干燥技術裝備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部地質勘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深部地質礦產勘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中國地質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組織中國境內深部地質礦產勘查技術裝備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等業務的17家優勢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組成,2013年被科技部納入國家試點聯盟。聯盟根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以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凝聚行業力量、引領技術創新、支撐產業發展、保障國家資源”為宗旨,建立深部地質礦產勘查技術體系,共同解決我國深部資源勘查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提升勘查技術與裝備國產化水平,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主要任務是:開展地質礦產勘查行業關鍵、共性、重大技術和裝備研發;組織協調聯盟成員間產學研合作,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和創新項目;協助政府部門制定行業發展政策、措施和發展規劃;研究制定地質礦產勘查相關標準規范,豐富完善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建設技術轉移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完整產業鏈;建立聯盟成員間知識產權的許可和轉讓優惠制度,在聯盟內外成員之間推動技術轉讓與實施;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再創新。
極端環境重大承壓設備設計制造與維護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極端環境重大承壓設備設計制造與維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聯合20家企事業單位,于2011年在合肥成立,2013年入選第三批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試點聯盟。目前聯盟共有21家單位,其中高校8家,企業13家。首屆理事長單位由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擔任,副理事長單位由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特檢院、浙江大學擔任,聯盟秘書處依托單位為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
聯盟瞄準國家戰略需求,以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為目標,以解決行業共性技術難題為重點,圍繞石化、燃氣、電力等行業重大承壓設備的設計制造、裝備長周期安全保障中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開展產學研用合作,重點開展基于風險與壽命的極端承壓設備設計制造與維護、超大型壓力容器輕量化的可靠性設計制造、頁巖氣開發利用及LNG工廠關鍵承壓設備設計制造與維護、海洋工程承壓設備設計制造與維護、過程工業裝置在役長周期安全保障、基于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極端條件承壓設備設計制造與維護公共服務平臺等創新研究任務,解決行業關鍵技術難題,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數控成形沖壓裝備產業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數控成形沖壓裝備產業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國家科技部于2012年度批準成立。該聯盟以濟南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作為牽頭單位,聯合湖北三環鍛壓設備有限公司等7家國內龍頭企業及西安交通大學等6所知名高校共同建立的國家級技術創新合作組織。聯盟的主要任務是組織企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等圍繞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合作,重點對數控、高效、精密沖壓機床,數控剪板機和折彎機、激光成形技術與裝備、液壓成形技術與裝備、各類板材成形復合技術與裝備等數控成形沖壓裝備的關鍵技術與共性技術進行研究并取得核心技術突破。形成聯盟創新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技術平臺,促進行業內融合;形成一批服務和應用于汽車、船舶、發電、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技術成果。集成優勢資源,對接國家級科技項目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培養造就數控成形沖壓裝備鍛壓行業需要的高質量的科研、工程和管理專業人才,為國家培養一批創新人才。形成為汽車等重點領域提供配套、成線成套解決方案的服務能力。
食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食品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于2009年,是國家科技部批準的技術創新試點聯盟。中國包裝和食品機械有限公司任理事長單位,由行業14家骨干企業、9所著名大學、4家特色院所組成。聯盟凝聚了國內食品裝備行業的核心技術力量和優勢創新團隊,以“引導行業產業發展、推動技術創新”為宗旨,以實現主要農產品加工的大量轉化、深度加工、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節能高效、生態環保、安全衛生和協調發展為目的,重點在糧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食品和傳統食品工業化加工及食品包裝裝備領域,立足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在重大共性關鍵技術、新產品開發與產業化示范、技術創新平臺建設與發展戰略三個層面開展聯合攻關,構建行業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科研與生產緊密銜接,實現創新成果的高效轉化與產業化,使聯盟成為我國食品裝備技術創新的核心,為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裝備技術支撐。
滾動軸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滾動軸承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結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瞄準國內外軸承產業核心、關鍵技術,解決我國重點主機配套滾動軸承研發方面的關鍵問題。采取“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集合成員單位的優勢技術資源,加強產、學、研緊密結合,共同致力于軸承產業及相關技術裝備制造的共性、關鍵和前沿技術,發揮中國軸承產業鏈集群競爭優勢,整體提升中國軸承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從而將其轉化為技術創新優勢、行業標準優勢和知識產權優勢,有效推動我國重點主機裝備制造業國產化的發展。
依托各締約單位在中國軸承產業的技術優勢、制造優勢、人才優勢,開展軸承行業共性技術等研究,切實提升軸承行業基礎理論研究水平;依托聯盟成員中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等擁有良好的試驗研究條件、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圍繞軸承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合作,突破制約我國重點主機配套滾動軸承的技術難題和核心技術,形成產業技術標準;建立公共技術平臺,實現創新資源的有效分工與合理銜接,實行知識產權共享;實施技術成果轉化,加速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運用,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聯合培養人才,加強人員的交流互動,支撐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提升。
高效精密磨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高效精密磨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依托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建設,屬新材料技術領域,主要圍繞高效精密磨具產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問題,開展技術合作,突破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形成重要的產業技術標準,建立公共技術平臺,實施技術轉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運用,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聯合培養人才,加強人員的交流互動,為產業持續創新提供人才支撐,為行業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把我國建成高效精密磨具強國的目標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近期完成120-200m/s高速/超高速磨削用CBN砂輪、刀具高效數控磨削用超硬材料砂輪、航空發動機盤/軸/葉片類零件高效精密磨削用超硬砂輪、汽車發動機曲軸高效成組磨砂輪等專用化、系列化高效精密磨具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在相關子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滿足國內重點發展領域對高效精密磨具的需求。
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農業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是國家科技部等6部委首批推動成立的四個聯盟之一。理事長單位是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成員包括行業內42家優勢產學研單位。聯盟面向農業裝備產業,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產業技術創新機制;集成和共享技術創新資源,加強合作研發,突破農業裝備產業共性和關鍵技術瓶頸,搭建聯合攻關研發平臺;開展技術輻射,培育農業裝備重大產品創制的產業集群主體,聯盟成為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組建以來,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聯盟組織實施了“多功能農業裝備與設施”、“智能化農機技術與裝備”等國家863、支撐計劃重大創新項目,取得了大馬力拖拉機、大型聯合收割機、精少量機動植保機械、復式聯合耕整地機械、精密播種施肥機具、農產品智能分選裝備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產品,提升了產業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支撐保障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發展。
高性能軸承數字化設計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拖拉機關鍵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拖拉機關鍵技術國際合作基地依托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建立,2013年9月被國家科學技術部認定為國家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拖拉機關鍵技術國際合作基地,以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為指導,以產業重大需求為牽引,依托國際合作,瞄準國際高技術前沿,以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開展拖拉機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創新機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聚集人才,將國際合作基地建成產業關鍵技術研發中心、共性技術咨詢服務中心和人才培育中心。
基地主要研究方向為:非道路用柴油機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研究;大功率拖拉機負載換檔傳動系關鍵技術研究;拖拉機行走系統關鍵技術研究;拖拉機智能監測與控制技術研究。
國際農業工程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2009年國家科技部認定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為國際農業工程科技合作示范基地?;爻浞掷棉r機院的國際化資源,積極發展高端農業制造裝備、精準農業技術及裝備以及可再生能源技術裝備產業,重視先進國家農業工程國際化人才的引進、后發國家農業工程人才的培養,注重農業裝備產業和農業工程的國際化技術交流和走出去國際化市場開拓,已初步形成了現代化農業工程與裝備示范、畜禽科學養殖生產、農產品加工與食品安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研發利用等一體化的協同發展模式,成為綜合性國際農業工程科技合作示范典范?;卦诓粩嗵嵘陨砜蒲兴健⒅悄苻r機裝備產業能力、全程全面農業工程解決方案等自身示范作用建設的同時,積極拓展與國際業務合作,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廣州電器科學研究院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廣州電器科學研究院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由科技部于2008年6月12日授牌,依托單位為廣州電器科學研究院(現為“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地把國際合作作為重要發展戰略之一,在環境適應性、家用電器、電能轉換、環保涂料、檢測評價以及行業標準信息服務方面與國際有關科技機構開展科技合作,學習吸收掌握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使技術水平、研發能力、產業和中介服務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和發展,促進了自身產業升級轉型。同時通過國際合作,引進了技術與人才在家電、汽車及新能源等方面建立了多個行業服務平臺,為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由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聯合英國焊接研究所(TWI)、法國必維國際檢驗集團(BV)、法國瑪努爾工業集團(MI)等國際知名技術機構合作成立,2012年獲科技部批準認定,并正式授牌。
中心旨在與國際知名機構強強聯合,緊跟國際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技術前沿,圍繞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和重大工程建設需求,通過技術引進、聯合研發、人才交流互訪等合作形式,解決石化、能源、燃氣、電力、冶金等國家重要領域重大裝備國產化和長周期運行安全保障技術難題。
中心成立以來,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對外學術交流、科研條件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重型壓力容器輕量化設計制造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離心鑄造高溫爐管質量評價與控制關鍵技術”等獲得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2015年,與中心長期合作的法國BV專家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目前中心業已成為國內外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和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擴大科技對外影響的中堅力量,引領和促進了我國壓力容器與管道安全技術領域國際科技合作的快速發展。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天津工程機械研究院
甘肅藍科高新石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
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
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中國汽車工業工程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恒天海龍(濰坊)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
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恒天纖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中心
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中心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企業技術中心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企業技術中心
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中心
常林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
江蘇林海動力機械集團公司技術中心
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技術中心
機械工業起重運輸機械輕量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農產品加工裝備重點實驗室
工業(儀表功能材料)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
機械工業工程機械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
工業(機械密封件及密封材料)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
工業(制冷空調設備及壓力容器)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
機械工業超硬磨具工程實驗室
綠色建筑信息模型化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廣東省工業摩擦學企業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工程機械再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機械工業高性能測溫材料及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高性能軸承技術重點實驗室
高性能耐腐蝕合金重點實驗室
高性能測溫材料重點實驗室
機械工業起重機械輕量化技術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超越離合器及組件技術重點實驗室
機械工業制冷系統傳熱強化與節能重點實驗室
機械工業壓力容器與管道壽命及其可靠性重點實驗室
機械工業硬質涂層重點(工程)實驗室
飼草料收獲及加工機械裝備企業重點實驗室
壓縮機技術省級實驗室
機械工業機械結構安全性與可靠性開放實驗室
北京市水處理環保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機重工(洛陽)有限公司河南省技術中心
江蘇省電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自動化物流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智能收獲機械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械工業校直設備工程中心
吉林省校直設備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
鎮江中國福馬機械有限公司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
國機新能源研究院 江蘇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江蘇省太陽能電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重慶探礦機械廠技術中心
江蘇省動力工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吉林省試驗機工程研究中心
陜西省大型工業鋁型材擠壓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陜西省文物巖土工程技術中心
中機南方株洲公司湖南省企業技術中心
安徽省制冷空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械工業制冷空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械工業植保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械工業高端數控鍛壓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械工業潤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沈陽匯博金屬彈性元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蘇省人造板設備工程技術中心
江蘇省電加工技術工程中心
陜西省文物巖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洛陽中收機械裝備有限公司企業技術中心
機械工業生物質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小型動力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收獲機械技術中心
汽車制造裝備技術中心
配電自動化工程技術中心
產品環境適應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傳熱與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電工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流體機械傳動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機械工業橡膠密封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精密軸承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測試儀器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機械傳動工程技術中心
環境技術研究中心
物料搬運工程研究中心
鑄造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博士后工作站
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江蘇常林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
中海航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拖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林海集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桂林電器科學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重慶儀表材料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國工程機械總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洛陽軸承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廣州電器科學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國家真空技術生產力促進中心
國家工業及日用電器生產力促進中心
國家工程機械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
國家精密工具生產力促進中心
國家儀表功能材料生產力促進中心
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生產力促進中心